阅读总结与别无所指

我的微信读书11月阅读时长

11月平均每日阅读43分钟,最高一天阅读4小时,总共21个小时。这意味着,这30天里,我大约有一整天的人生活在书里的世界。幸甚至哉!

这些时间最大头还是花在了《奇鸟行状录》里(不太值),其次应该是钱钟书的《宋诗选注》和黑格尔的《小逻辑》里。看上去好奇怪的组合,不过不然。这其实很符合我的阅读习惯,一般是不同类型的书同时阅读,每次依当天的状态和心情去择一本翻开。实际上,想读《小逻辑》的时候,和想读《奇鸟行状录》的时候,整个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据我观察,当我精神状态极佳、心情大好的时候,最想读哲学类的书;情感泛滥(高涨或者低落)的时候,最想读诗;感到疲乏的时候,想读小说来消遣。我倒也根据这么一点小习性,大言不惭地自觉“随性”,除了读书随心所欲以外,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上,心态也大抵类似。(主要是小事,大事实际上还是有点优柔寡断的,还想改呢。)

不过呢,这个月挑来读的这几本书,跟我之前的阅读惯性相比还是比较突兀的。一方面,小说上,我已经挺久没读日本小说了。虽然以前也喜欢村上春树,但这次是带着一些“怀旧”的心情去读他的。根据我的规划,在这个人生阶段,我是想读一些陀氏和海明威的,再往后也想涉猎一些不太熟悉但十分严肃的作家。

另一方面,这是我头一次迈入哲学原著的门🚪,精挑细选之后,才决定从黑格尔读起:人们说黑格尔是最后一个拥有完整的大哲学体系的哲学家;人们还说要想真的了解哲学,首先应该好好了解黑格尔。另外,黑格尔的辩论法,是想了解后世大多数哲学家,绕不过的一个话题。至于选择《小逻辑》,纯粹是贪图它比较短小精悍,但也完整包含了黑格尔整个逻辑学的思想,想来比较容易上手……然而读起来也不枉“晦涩”一词。我读得确实缓慢,但只要是一眼小小的泉眼,也总会源头活水慢慢来的。

宋诗嘛,是头脑一热想读古诗试试。之前喜欢的是现代诗,对古诗颇感敬畏。读起来其实很有趣,我以前对古诗的印象,是觉得所有诗都主题雷同,用的意象翻来覆去那几个。但捧起读来,才能真的体会到个中妙处。就是那么一板一眼的格律,那么受限的意象,那么几个主题,然每首诗都有实在的新意。我发现我渐渐开始喜欢起写景的诗来。

在新加坡这永无止境的夏季中,我心之所向的莫过于这样的场景了——

嘉果浮沉酒半醺,床头书册乱纷纷。

北轩凉吹开疏竹,卧看青天行白云。

-- 苏舜钦《暑中闲咏》

另外,读到一个有趣的诗人李觏,钱钟书说他写诗喜欢用独特的意象和“特立独行”的字。听上去这个评价并不是特别褒义,我倒是意外很喜欢。

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;

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!

-- 李觏《乡思》

这种蕴含奇思的诗,可能美感会被削弱,但是灵气却是独具,是我所偏爱!

还有一位跟他评价相近的诗人王令,他的这首《暑旱苦热》是我目前印象最深的。天哪,一首诗难道不就是要体现诗人“手提天下”这样的意致纵横吗!

清风无力屠得热,落日着翅飞上山。

人固已惧江海竭,天岂不惜河汉干?

昆仑之高有积雪,蓬莱之远常遗寒。

不能手提天下往,何忍身去游其间?

-- 王令《暑旱苦热》


我人生的阅读量高峰,集中在高中三年,不长不短。大学以来,整个人“务实”了许多,大多数时间分给了小时候心目中“没有意义”的琐碎生活。这是有意义的。不过因为记忆能力的缺憾,我整个就好像一个虽然读写速度快,但容量很低的内存(我也不想混入这么奇怪的计算机比喻啊喂(#`O′))……见什么东西,理解很快,忘得也很快。今天刚跟小熊凄惨地对了一下去年看的JOJO第四季的人物关系,发现我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混乱了。所以嘛,大部分读过的书,到最近一两年,几乎已经面目模糊了。我在想,有的书与我的关系可能已经衰退到了 听到书名时知道这本我读过 的地步,虽然我发誓我读每本书的时候都很认真(还很慢)。

以前在知乎上刷到“读过的书还是会忘记,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”这类问题,还会饶有兴致地点开认真看;现在看到倒是觉得看得明白了。要我回答的话,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。问读书对人的意义在哪,不是和问“郊游”对人的意义在哪一样嘛。我能理解那种功利性的想法,把读书和学一门特长类比,希望带来一些价值;但我想这类想法都涉嫌自指,即一种逻辑上的悖论,是不成立的。(其实我很不喜欢“特长”这个词,因为它是功利性的;“兴趣”这个词才本质嘛。)

生活的目的(而不是意义)就是生活,再往后一步别无所指。我每日学习,阅读,喝酒(不是真的每天喝酒),晒太阳,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?就是为了学习,阅读,喝酒,晒太阳呀!(去码头整点薯条笑话就是最准确的表达。)

想起来上次妈妈分享的一个有关性格、品质的心理学测试,测出来好多好多个评价维度,其中我最低的两项是什么“希望”“活力”,给我整挺乐的。那些问题问出来,按我的想法,选的确实都是最显得悲观的答案;但是这好像没法评价我这类荒诞主义信仰啊(瞎造了一个词)。虽然听上去很没有活力,但恰恰是超级有活力的!只不过望穿人生舞台的布景,直面整个荒诞而已,这不是对生活真正的热爱吗?

跟我心境最相近的毫无疑问是苏轼这一首词,我的最爱,没有之一:

落日绣帘卷,亭下水连空。知君为我新作,窗户湿青红。

长记平山堂上,欹枕江南烟雨,杳杳没孤鸿。认得醉翁语,“山色有无中”。

一千顷,都镜净,倒碧峰。忽然浪起,掀舞一叶白头翁。

堪笑兰台公子,未解庄生天籁,刚道有雌雄。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。

-- 苏轼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
我觉得人生诗意(或者一般语境中的意义),不说全部,至少一半都在这一句中了吧:“忽然浪起,掀舞一叶白头翁。”哈哈哈哈,解释不明白。

我其实最近才承认自己热爱生活。之前也确实中了常规思路的桎梏,觉得自己是消极悲观的。可是我方才自觉是极热爱生活的。就好像热爱一些自由度高的沙盒游戏,或者决策系统很复杂的策略游戏一样,我也热爱兼具这两种特性的生活,热爱生活的这两种特性。不过由于一些理科生的科学主义信仰,我倒是保有这样一种偏颇的理想:好想通过建模和参数来解释甚至预测整个世界啊哈哈哈。

最后再自己跟自己(因为大概没有别人会看吧)解释一下前文几处加粗的“信仰”二字的额外含义。其实只是一种疑心,既怀疑我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之正确性,也怀疑这些思想本身的正确性。进一步来说,一方面意味着我仍然没有把这里写的任何东西当真,认为这些都有可能是错误的,并且可能会被之后的我推翻。另一方面,也意味着正如破除对“意义”的幻想一样,我当然也破除了对所有思想的幻想。再赘述一句,这类幻想的破除并不是消极的,而是勇敢的。是对应那句:

我要的不是岸,我要海浪翻卷。

写得也太零碎了,但能藉由阅读这个主题,把我最近这些细碎的想法一股脑说出来,倒也畅快。只是行文不得不说是坑坑洼洼,离我想达到的表达水平差远了。